“至于在经济方面,也无甚建树,反倒三冗问题和土地兼并更为严重。在文化和科技方面倒有些成就,尤其文化!”
“欧阳修、范仲淹、晏殊等都在赵祯时期活跃,苏轼、王安石等也是赵祯时中进士。”
虽看不上赵宋,但李念也承认宋的文化发展确实繁荣。
“苏轼有一首中秋词被评为千古第一,此词名为《水调歌头.明月几时有》,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时想念弟弟苏辙所作。”
“苏轼一家,其父与他们两兄弟都是宋时知名的文学家,并称‘三苏’。说来,苏轼一生官路不畅,被贬来贬去,可其弟苏辙官路却顺畅得多,做到过宰相。因此在后世时,有人调侃苏辙努力做官是为捞其兄!”
“虽这只是调侃,但兄弟确实感情极好,写这首中秋词时,两兄弟已有七年未见。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……”
李念背诵起这首在上学时曾背诵过的古文,当时背诵时就很喜欢这首词。
始皇等人听着李念北宋,虽大秦此时的诗词和后世有不小的差别,但好东西是共通的,且是一脉相承的文化。
秦是华夏文化,赵宋再变,也依旧是华夏文化,根未变。
最后一句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落下,始皇等人无不承认这首跨越了一千多年光阴的词的确惊才绝艳。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